增碳剂的原料是什么
增碳剂的原料来源较为多样,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石油焦
- 来源:它是原油经蒸馏将轻重质油分离后,重质油再经热裂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黑色固体焦炭。是延迟焦化装置的原料油在高温下裂解生产轻质油品时的副产物。
- 特点:石油焦含碳量高,通常在90%左右甚至更高,灰分低,一般不超过1%,且硫含量有不同级别可供选择,从低硫到高硫都有,是一种优质的增碳剂原料,在铸造、炼钢等行业应用广泛。
煅后焦
- 来源:它是由石油焦经过煅烧处理而得。煅烧过程可以进一步去除石油焦中的水分、挥发分等杂质,提高其固定碳含量和密度等性能。
- 特点:煅后焦的固定碳含量相比石油焦会进一步提高,可达98%以上,其导电性、抗氧化性等性能也更为优良,是生产中、高档增碳剂的常用原料,尤其适用于对增碳剂品质要求较高的炼钢、特种合金生产等领域。
石墨电极碎
- 来源:主要来自于石墨电极生产过程中的边角废料以及使用后的废旧石墨电极。在制造石墨电极时,切割、加工等工序会产生一些尺寸不符合要求的碎块;而在电弧炉炼钢等使用石墨电极的场合,电极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损耗而废弃,这些都可作为增碳剂的原料回收利用。
- 特点:石墨电极碎本身就是以石墨为主要成分,含碳量极高,可达99%左右,且石墨晶体结构完整,在增碳过程中能够快速溶解、扩散,增碳效果好,常用于高品质钢、合金钢等的生产过程中作为增碳剂。
天然石墨
- 来源:天然石墨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石墨矿物,可分为晶质石墨(鳞片石墨)和隐晶质石墨(土状石墨)两类。晶质石墨矿石呈鳞片状、薄片状集合体,多为浸染状、片麻状构造;隐晶质石墨矿石呈致密块状、土状,多为块状构造。
- 特点:天然石墨含碳量也较高,尤其是晶质石墨,其含碳量可达85% - 95%左右。它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导电性等特性,作为增碳剂使用时,能较好地融入金属液中,对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有一定帮助,常用于铸造等行业。
焦炭
- 来源:焦炭是烟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950 - 1050℃,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最终制成的产物。它是钢铁等行业的重要燃料和还原剂。
- 特点:焦炭的含碳量一般在80% - 90%左右,虽然含碳量相对前面几种略低,但由于其产量大、成本相对较低,在一些对增碳剂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普通铸造、炼铁等场合也可作为增碳剂原料使用,不过其杂质含量相对较高,可能会对金属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料也可用于生产增碳剂,比如煤矸石经过加工处理后也能制成增碳剂,但其品质和应用范围相对较窄。不同原料制成的增碳剂在含碳量、杂质含量、性能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的生产工艺、产品要求等来选择合适的增碳剂。